如何理解莫扎特的音乐精神?

导读:莫扎特是18世纪著名的奥地利音乐家。他的音乐明朗、欢快,好像处处是阳光灿烂,但是,他的音乐还具有更深层的内涵。在现实世界和多艰的人生中,他处处要求得到平衡。莫扎特在其一生创作过程中处处体现着乐观,豁达态度,阐述了莫扎特音乐的人文主义精神,以及与中国音乐文化的相似性。

莫扎特(Mozart Wolfgang Amadeus)是人们所熟知的奥地利作曲家,钢琴演奏家,是世界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生于1756年1月27日,不幸的是在35岁时就去世了(1751年12月5日),他短短的一生是在紧张的创作中度过,谱写出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莫扎特是他那个时代音乐文化进步成就的最高表现,他采用了当时所有体裁的音乐形式,这种多方面的才能使人惊叹。
这位伟大的天才音乐家,在不到四岁时就表现出了非凡的音乐才能。莫扎特不仅具有杰出的音乐才能,而且还生长在一个极好的音乐环境中,从很小的时候起,他就接受了最严格、最优秀的音乐教育。莫扎特的生活充满了艰难困苦,但他的音乐却充满了欢乐,爱与美的光辉,“莫扎特的音乐不像他的生活,而像他的灵魂。”
莫扎特的音乐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里程碑,其多变的创作手法,丰富的音乐表现一直是人们研究和追逐的对象。莫扎特作品的丰富内涵给了人们一个广阔的空间,不同年龄,不同阅历,不同时代的人会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其音乐只是华丽而肤浅的吟唱,然而,很多人误以为莫扎特创作时从来不假思索,毫无理性可言,因而也就谈不上高远和深邃。自负的瓦格纳曾以轻蔑的口吻说,莫扎特一辈子不脱稚气,与艺术的伟大使命无缘。殊不知,以这样的角度认识莫扎特,莫扎特艺术中那种貌似浑然天成、其实内藏“机关”的奥秘,就在无意间被遮蔽。而笔者则认为他的音乐是对人类精神世界深层的探究。

莫扎特所处的历史时期,正值欧洲资产阶级启蒙运动蓬勃兴起。18世纪70年代德国发生了席卷全国的狂飙突进运动,这场运动“渗透了反抗当时整个德国社会的叛逆的精神。”莫扎特是18世纪启蒙运动的产物。
作为音乐家,莫扎特较早达到艺术的成熟,在各个领域不断有新的开拓和更高成就。多次环欧旅行演出,后又以“自由艺术家”身份生活在维也纳,对现实有深切的感受,对深层的问题有独到的思考。莫扎特的一生是很悲惨的,但他的作品确实温暖、开朗、热情、乐观的,常常被称为阳光般的音乐,但在阳光般的光辉灿烂的创作中也充满了戏剧性,甚至悲剧性的因素。莫扎特的音乐既有辉煌震撼的一面,又有悲戚哀伤的一面。
如著名的钢琴家傅聪所说,“莫扎特在音乐中热情起来比任何人都热情,伤感起来比任何人都悲哀,然而他把这些平衡起来,永远使人有美感”。
莫扎特深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以其自然、率真的天性,追求着艺术的真实,表现着人与社会、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从莫扎特的音乐中感受到无限的爱和崇高的音乐境界中获得无穷的乐趣。
在他最伟大的作品《魔笛》和《费加罗的婚礼》中,莫扎特唤醒了人们内心最普遍最复杂的音乐意识。他在音乐中运用歌剧中从未有过的自然性与人类共鸣性,传达的是人类情感中最精神微妙的成分――爱情、嫉妒、责任和智慧。《安魂曲》和《第四十一“朱庇特”交响曲》,都是用音乐表达的人生根本性问题的观念的认识。《安魂曲》中对“死”的观念是莫扎特毕生创作、思考的结果。莫扎特创作于1787年的歌剧《唐•璜》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它充分显示了德、奥资产阶级民族意识和阶级意识的觉醒。产生在特定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歌剧《唐璜》不仅是一部运用音乐这个手段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优秀作品,同时也是一部具有深刻哲学内含的歌剧。它标志着莫扎特运用音乐手段来表达他的启蒙思想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更高的成就。

从某种意义上讲,莫扎特的音乐所反映的其实就是中国文化。我们中国文化就是脱却了一切认为的痕迹,清新、质朴、富有诗意、平和、浑然天成,清雅高妙。这是中国高层次的文化艺术,也是莫扎特艺术与中国文化相似之处。
如果说,贝多芬的音乐是一个“力”字,莫扎特的音乐精髓则是一个“和”字。中国传统文化中,也特别推崇“和”字。培养、铸造和谐的人格和人生是莫扎特音乐最大的伦理功能。莫扎特是一位懂得平衡的艺术大师。在现实世界和多艰的人生中,他处处要求得到平衡。他经常得不到,于是只好一个人跑到音乐创作中去求得,用自己的手和脑去创造一个和谐的世界。他的音乐就是要平衡,平和,中庸。
莫扎特的音乐与中国文化相似之处在于天真、朴素而有富有诗意。笔者认为,莫扎特的音乐之所以伟大不在于它的技巧艰深难弹,炫人耳目,而在于它单纯、返朴归真,但其中有蕴涵着挖掘不尽的乐意。中国音乐所说的“大乐必易”、“大音希声”,都是表达这种意思。莫扎特的音乐与中国文化的相似之处,还不止于双方所追求的朴素、天真、诗意、平和的境界,而在于那种天生的乐天知命的气质,那就是,永远以乐观、豁达的态度来面对生命中的种种不幸和挫折。
钢琴家傅聪曾说过:“中国人灵魂里本来就是莫扎特。”“莫扎特的音乐注重客观与主观的平衡,在平衡中灌注了丰富、深刻的内容。莫扎特的音乐中每一个重音都要求是圆的,不能直接打上去,要求有所约束;莫扎特的音乐中的音阶和琶音充满了虚和实的变化。”而种种这些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平衡给人带来的美感,正与中国古代倡导的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美学观相一致。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是和谐、简单、平衡的,它平易近人、纤细而又充满着种种复杂的感情。莫扎特一生贫困潦倒,自己得不到抚慰,却用音乐去抚慰别人;现实中得不到幸福,却在他的音乐中表现了视患难如无物、超越于一切考验之上的积极的人生观。他的钢琴奏鸣曲旋律优美、纯真,浑然天成,无斧凿痕,达到了中国艺术所希望的最高境界――清明高远、大音希声。
聆听莫扎特的作品,不管是其革命性还是宽恕的思想内涵,或是充满希望的旋律都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宽容和谐的社会才是人类共同的理想。
综上所述,莫扎特的创作依托于当时的欧洲文化,他崇尚的人文主义思想使其音乐充满着对人类的爱,充满着生命的活力。他用音乐抚慰着人们的心灵,唤起了人们对和谐世界的追求。莫扎特的音乐作品中蕴涵的人文精神值得我们去深深思索、细细研究。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莫扎特用美妙的音乐来表现社会、表现人、表现自然。他用心灵去创作,用音乐中透露出来的人性的纯真去表现平凡的世态,去追求音乐形象的生命,因而引起不同时代的人们的共鸣。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