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音乐学院副校长:高考加分不是学艺术的目的,人生加分才是!

前两天在朋友圈看到大家刷下面这句话:

艺术有什么用?

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周海宏认为,这个问题与问人“为什么要喝酒”的性质是一样的。酒、咖啡、茶都不是生存必须品,完全可以没有。

但是我们能够想象生活当中没有酒,没有咖啡,没有茶吗?

然而,这个问题,却是大部分家长、老师,甚至孩子,都问过的。

为什么要学艺术?

很简单,为了幸福。

对于艺术特长生,艺考生,学艺术是加分了,但是那并不适用于每一个人,而且那也不应该是最有价值,最重要的追求。

长期以来,艺术在中国只是饭后茶余可有可无的东西。

我们应该很熟悉,现在很多家长的成功育子经验:只顾学习,孩子的时间表上一切和升学考试无关的东西都去掉,没有艺术、没有游戏,没有交友、没有自由……

但要知道:影响人一生幸福最重要的东西,你没有让孩子学,却让他学了大量没用的东西。

家长可能认为,这样就能让孩子获得他所希望的人生。我想告诉你们:你正在毁掉孩子的一生。

数数、背小九九,甚至背元素周期表,充斥着童年,这样的早教:是赢在起跑线,输在终点站。因为,你剥夺了孩子感性素质的发展机会。

体验幸福是需要素质的

物质水平提高了

却不一定能地懂得感受幸福

人有两大心智能力:一个是理性,一个是感性。

理性的代表是科学;感性的代表是艺术。科学征服了世界,艺术美化了世界。

科学与艺术,二者犹如鸟之两翼。重视理想,忽视感性意识发展的结果,会使孩子一生的幸福化作泡影,你无意中亲手扼杀了孩子一生的幸福。

为什么?

因为一个人想要获得一生的幸福,不仅要拥有获得幸福的生活条件,还要拥有体验幸福感受的能力与素质。体验幸福,是需要素质的。

为什么有的人生活得脏、乱、差,单调乏味?问题就出在“感性素质”:因为TA的感性素质低,感觉不到环境多么恶心。

一个人如果感性素质低,他的表现就是忽略甚至放弃对环境感性品质的要求。

有夫妻打架。原因是他们想买一台洗衣机,好看一点的1600元,难看一点1400。老婆感性素质高一点,想买好看的;老公低些,认为一千四就能用了,干嘛多花两百?

表面上是夫妻有分歧。

实际上是双方对环境感性品质要求不同。深层原因是双方感性素质的高低差别。

由此衍生出来的是双方会在价值观方面发生严重分歧。高感性者,愿意为美化环境、享受生活付出成本。

未来将是“雅者为王”的时代

如果你不重视艺术素质

就会像如今学识不高却想成功一样难

有人说,连获得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都没有,怎么谈幸福生活的感受?!连“苟且”都还没闹明白,还谈啥“诗和远方”……

那好,咱们谈谈“功利”!感性素质的艺术教育到底有什么用?大家现在所谓的成功,不就是升官发财嘛!咱们就讲发财,不怕俗!

过去,国货和进口货之间明显的差别:咱们的产品外观难看、工艺粗糙,使用习惯反人性。

从哲学高度来看,本质是啥:感性的素质低。

产品的品质,由两种质量构成:

功能性的质量,解决实用问题。一个杯子能把水喝到嘴里,这问题就算满足了。

感性的质量,也就是审美。用这个杯子喝水,爽心悦目,永无止境。

实用与审美相加,才是一个产品的全部品质。

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能把水喝到嘴里的破杯子——有一点设计的杯子——有一点好看的杯子,这过程中,提升的不是功能质量,提升的是感性的质量。产品价格的增加,产品附加值的翻番,不是功能发生了变化,而是体验发生了变化。

我们很多企业家,由于他自己的感性素质低,产品的升级换代啥意思吃不透,死磕功能性,不懂审美性,不舍得在感性品质上增加成本。结果是你的产品换了代,但是并没有升级。特别遗憾!

我一直认为中国当下如此可怕的环境问题,是和我们半个多世纪以来压制人对美的愿望,否定艺术审美功能的一种报应。

如果改革开放以后,我们能够持续30年强化艺术教育,培养出一代热爱美,热爱艺术的公民来,我们现在苦恼的很多问题都不存在了。

但是遗憾的是过去30年来,我们仍然不是这样做的。在当今中国,中小学还是动辄就停音、体、美这样的课程。

艺术能够培养我们的感性素质,提升感性智慧,美化我们的生活。

它是推动人类感性文明发展,人类在生活当中不可替代的职能。

这方面职能在中华大地上被大大忽略,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被压制了。

缺少艺术教育的人幸福少。

缺少艺术教育的人成功难。

缺少艺术教育的人破坏大。

改革开放初期,“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个口号迅速传播,通俗易懂。让我们国民重视了科学,重视了理性。

我也想发明类似传播的话,让大家重视艺术:要想成功幸福,从小热爱艺术。

这就是为什么我到处去呼吁,让我们全社会都来重视艺术,重视艺术教育,重视各类艺术素养。

 

返回上一页